
斯图加特机场第一航站楼的形态由一个截面为三角形的长型建筑体和数个矩形大厅元素组合并简化而来。大厅屋面的树冠状支撑结构赋予机场独一无二的特色形象。支柱结构造型结构如同伞状花序。屋面荷载通过跨度为四到五米的支承网格传递到“枝丫”上,每四根“枝丫”的荷载又转落到一根“树枝”上。最后十二根管状“树枝”合并为一根树干,固定于建筑的基础之内。
支柱结构上方的屋面中心位置安装有定日镜装置。该装置为一种可活动的镜面,可依据日照的情况反射引导光线,在白天将钢结构的树冠以及地面上的基座照亮。而安装在玻璃板之下的反光镜又将光线投射到“树枝”和“枝丫”的底面。
风机房以设备机械、通风管道以及排风喷管等形式独立设置于大厅之内。通风技术设备被成功的融入建筑整体造型风格之中。与飞机的线形停泊方式相对应,候机厅以及联系陆侧和空侧的通道均被安排在长条形建筑内。陆侧和空侧之间设有隔声墙。倾斜的立面令建筑融入了外部地形特点之中。如此一来,机场大厅就如同一座面向四周开放但却不受外部气候影响的景观空间,但同时又不失为一座极富主导性和画面感的巨大建筑体块。
两个建筑体在停机坪部分相互重叠穿插。长型建筑的山脊伸入大厅构成一座平台,并在中间部分扩展成半圆形。基座外立面覆以天然石材。倾斜的墙面上,窗洞仍保持竖直,并深入墙面,赋予建筑基座整齐划一的秩序感。支撑大厅的细巧钢结构立柱从这里升起。大厅南侧全部覆以玻璃,并安装了可进行机械调控的遮阳构件。其形式刻意模仿了飞机的机翼和着陆襟翼。
第二、三航站楼建筑是对1991年竣工的第一航站楼的补充。第一航站楼内极具代表性的树冠式支承结构以及面向机场前场倾斜的条形建筑体块将在扩建工程终予以保留。为使屋面在建筑高度受限制下仍与第一航站楼保持相同的倾斜角度,整个屋面呈锯齿状。总共18个钢结构树干支撑起屋面(其中12座树干位于第一航站楼)。位于前部的较为平坦的建筑体提供了巨大的进深,并为前场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其在空间上与简洁的主楼条形主体相连接,连接位置在视觉上则通过玻璃天窗予以弱化。
离港大厅内的柜台区域和交通通道分布为两列,40个换取登机牌窗口使其较之第一航站楼拥有更加宽敞适宜的空间。四座额外的旅客桥梁保证了乘客可以更加舒适的登机。位于陆侧的到港大厅为一座近260米长的过廊,连接了两座航站楼。简洁而必要的空间连接元素,例如中庭,在竖直方向上营造出视线的交流,整座航站楼布局清晰,交通快捷。乘客可乘坐城铁线路直达航站楼,站台上设有电梯直通到港离港平面。
- BDA Baden-Würrtemberg, Award for Good Buildings, Distinction
- German Natural Stone Award, Commendation
- German Steel Construction Award
Richard Bryant
Wolf Dieter Gericke